【论文摘要】在《学习型社会》一书中,赫钦斯提出了建立学习共和国的理想。在这个理想实现的过程中,"理解"概念占据着重要地位,因为这既是学习的根源,也是实现人与人沟通的基础,更是促进世界社会形成的保障。本文重点考察了赫钦斯"理解"式教育的目的、内容,实现途径,以及"理解"的教育观如何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思路和策略,以期有所借鉴。 【论文关键词】赫钦斯;学习型社会;理解;教育 1968年,赫钦斯在《学习型社会》中提出了学习型社会的理想"学习社会不仅仅为处于人生任何阶段的每一个成年男女提供闲时的成人教育,而且还成功地实现了社会的价值转换。学习社会的目的是学习,是自我实现,是成其为人,而学习社会的所有机构或制度都以这一目的为指向"。①这表明,不仅儿童需要教育,成人也一样需要终生不断的接受教育,以自我实现和重塑人性为目标,使个人得以发展,并最终实现社会价值的转换。然而在此书出版之时,该学习型社会思想并没有得到足够认识,评论者更关注的是大学的重要地位。②到了21世纪,随着学习型社会理念的深入人心,《学习型社会》这本书重新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台湾学者苏亚慧认为,学习型社会应以赫钦斯所说的学习型社会为理想,注重学习的内在价值。③保加利亚学者波亚德耶瓦认为,这一观点在当时也许还是_个预想,但是现在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真实写照。 继续教育被认为是21世纪最重要的概念之教育不再被认为是为生活做准备,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个人持续终身的事业。④显然,这一重新认识以及西方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实践说明了赫钦斯学习型社会理论的强大生命力。 在赫钦斯的学习型社会理论及其建构中,"理解"教育的概念占据着重要位置。赫钦斯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理解,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更加"实用"的目的。显然,赫钦斯将矛头直指杜威的"教育经验论",以及当时美国社会盛行的教育实用化、专业化等现象。经验固然重要,却不能替代教育。教育的功能是使人们理解那些从生活中获得的经验,并从中获得成长。仅仅具备经验并不代表我们可以理解它,我们只有利用自己的心智才能理解经验,而教育的目的就是训练心智。①在此显然,与自由教育传统相联系的"理解"式教育观是理解赫钦斯学习型社会理论的核心。 本文将从赫钦斯的学习型社会的理想出发,重点考察他的"理解"的教育观的目的、内涵、实现途径,并探讨"理解"教育观如何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从而为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一个可资探讨的方向。 ―、"理解"教育观的目的:构建学习共和国 前文已提到,学习型社会应为每一个成人提供教育,并通过成人的自由教育实现社会的价值转换。赫钦斯以希腊城邦为典范,认为教育应蕴含在文化中,只有当我们的整个文化观念转变时,我们的教育观念才会随之转换。因为任何教育制度都无法脱离其所属的社会,只有当社会本身包含了变革的目的时,教育制度才有变革的可能。因此理想的社会是一个世界统一体,是学习的共和国。这包含两个关键要素:世界学习共同体和世界政治共同体,并且两者互为支持。这可以看成是对"教育的目的是改进人和社会"的另一种表述。 学习共同体体现了赫钦斯对于个人发展的关注。赫钦斯认为,教育必须是人性的,应该促进个人心智的发展,而当下流行的培养劳动力的教育目标是"无人性、非人性和反人性的"。②要实现人性的教育,教育人成为人,显然涉及对于"人是什么"的认识。赫钦斯认为,人是理性、道德和精神的存在,改进人就在于使这三者充分发展。并且每个人都有这种潜力,都应该充分发展。赫钦斯在关注个人发展的同时,也没有忽视对民主社会的责任。教育通过提升个人而改进社会,因此学习共和国的公民应该不断学习,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实现和发展公正、和平、自由和秩序不懈努力。③ 学习共和国是世界性的,因为人口将会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越发频繁,所以我们的教育应有助于人们能够在任何地方生活,促进人类之间的联合而不是分离。显然,要实现这一"世界性"的教育,无疑需要让教育回归学习、交流和联合的本真,从而促成社会的价值转换。 |